【教研学习】邂逅“和美课堂”,共赴数学盛宴——淮河中学数学教师现场观摩学习全国小学名师教学活动








邂逅“和美课堂”
共赴数学盛宴
淮河中学数学教师现场观摩学习
全国小学名师教学活动



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,名师们宛如熠熠星辰,他们的课堂是智慧的源泉,照亮了学生求知的道路,也为教育工作者们指引着方向。4月12、13日,淮河中学小学部四位数学教师赴合肥参加了“和美课堂”第二十三届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,聆听了强震球、罗鸣亮、黄爱华、贲友林、吴正宪、俞正强等名师的精彩课堂,每一堂课都如同一幅独特的画卷,展现着数学教学的无限魅力。

名师课堂


强震球老师执教的《数据分类(二)》,以磁扣为素材,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据分类。课堂上,强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分类活动,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以及分类结果的差异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,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,逐渐理解了数据分类的本质和意义。在这个过程中,强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,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,通过引导学生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,帮助他们构建起初步的数据思维,为今后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
罗鸣亮老师带来的一年级用圆片摆数游戏,充满了趣味与挑战。罗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导入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在游戏过程中,学生们通过在数位表上摆放圆片,直观地感受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概念。从用2个圆片摆数到用4个圆片摆数,难度逐渐递增,探究圆片个数与摆出的数的个数的关系,学生们在不断尝试和思考中,发现了圆片个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规律。这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深入理解了数的奥秘,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、分析能力和有序思考的习惯。


黄爱华老师的《找质数》一课,以“银行密码安全吗?”这一贴近生活的问题导入,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。课堂上,他以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为主线,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、小组讨论等方式,深入理解质数的概念。在探究过程中,黄老师巧妙地设置拿质数卡片的同学排队,说明质数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。再通过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,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,发现其特点。他的课堂不仅传授了知识,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贲友林老师执教的《24时计时法》,从“我的一天”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,通过展示一天的作息时间表,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,自然地引出24时计时法。在教学过程中,贲老师巧妙地运用“时间轴”,将抽象的时间概念直观地呈现出来,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种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。同时,贲老师还设计了有趣的坐火车题目,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,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。这堂课,贲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,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直观体验,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,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

吴正宪老师执教的《拔萝卜》一课,以“兔兄妹拔萝卜”的童趣情境展开教学。在“怎样使哥哥和妹妹的萝卜同样多”的开放性探究中,吴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,通过摆一摆、画一画、算一算等方法,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。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,还深刻领悟了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和逻辑思维。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,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体验,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培养了他们的推理意识和实践能力。这堂课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和生活气息,为低年级数学思维启蒙教学提供了优秀的范例。

俞正强老师执教的《笔算除法》,课堂伊始,俞老师独具匠心地在黑板上罗列了加、减、乘、除四种运算的竖式,这看似简单的举动,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了学生们思维的涟漪。“为什么除法竖式与其他三种运算的竖式格式不同?”这一问题瞬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疑惑。紧接着,俞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除法竖式的形成过程,俞老师还运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。他以磁扣为例,将16个磁扣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,分一次,学生记录一次,遇到问题解决问题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,师生共同合作,将平均分的过程与除法竖式中的各个部分一一对应起来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学生们清晰地看到,被除数、除数、商以及余数在实际分物情境中所代表的具体含义,从而在脑海中构建起了除法竖式的直观模型,实现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跨越。


此次观摩研讨会,就像一场数学教学的盛宴,每一位名师都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教学功底,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。他们的课堂充满了智慧与活力,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与无限可能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我们将汲取名师们的教学经验,不断探索创新,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,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。


文字|陈玉婷
图片|王梦洁
初审|鲍玉涛
二审丨郭月
终审|陆芳
田家庵区淮河中学 | 管理登录